自加拿大三峡调查小组报告选摘翻译,原文
背景资料:大约 二十年前,中国在加拿大出资协助下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在三峡地区修建水坝进行官方可行性研究。这份篇幅浩繁的调查报告于1988年提交给中国政府,它 是三峡大坝唯一的一份官方可行性研究报告。加拿大非政府组织"国际探索"邀请了9位专家对三峡水工程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评论。
一、关于防洪问题
专家发现 1. 水坝工程师认为,三峡大坝确实将使长江免于水患,但在这个问题上,水坝工程师的研究自相矛盾,让人感到困惑。 2. 在确定三峡大坝下游的洪涝灾害发生模式时采用的是近似分析法。 3. 水坝工程师没有论证出,当水库水位在遭遇巨大洪水时,三峡大坝将使下游更多的人得到保护,而不是被迫离开家园。 4. 防洪效益是通过假设水灾高发地区的高发生率计算的,一些防汛部门认为这种方法只是臆测,毫无根据。 5. 在发生洪涝灾害时用于储水的库区仍然居住着近150万人。这些以前并未受到洪水威胁的人将不断面临被淹的危险,而且他们将不会得到补偿。如果要给他们提供补偿,三峡工程的造价将增加20%。 专家发现 在 库区生活的人们因水灾离开家园的次数将比水坝工程师们预测的要频繁得多,因为他们预测的水灾发生率是以历史记载为依据的,而那些记载无法解释水灾因分水岭 处的森林大量消失而越发频繁的原因。而且,水坝工程师没有将水库中淤积的泥沙作为可能增加库区居民遭受洪灾频率的因素考虑进去。 二、关于三峡工程的备选方案问题 专家发现 1. 中国的城市电力短缺,那是因为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只要充分利用中国现有水力发电量的60%,电力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剩余的40%发电量可储存起来,而所有的煤炭发电厂都可关闭。 2. 除了建造三峡工程,更环保合理、更经济划算的做法是,通过技术革新和价格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采取节约措施。 专家发现 1. 水坝工程师自己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水灾年发生率超过1.5%的地区----三峡下游多个地区的情况都是这样的----防护性防洪堤坝能够经受住考验。 2. 减少洪灾的策略可以通过结合加固重点堤坝、改善溢流区域、提供灾民庇护所、建造保护堤、改良防洪及洪水预警机制、划分泄洪区和重新造林等措施,实现较高的防洪效益。 |
专家发现 1. 当建造水坝时,长江的航运将被至少扰乱18年。 2. 工程开工后,预计的船只增长量未得到任何研究的支持。 3. 水坝工程师承认水库最上游的淤泥可能堵塞重庆附近的航道,但没有评估大型清淤行动的可行性及其费用。 4. 水坝工程师承认,如果没有建造三峡大坝,凭借更优化的船只控制程序、动力更足的拖船并延长航行时间,长江的航运能力可以增至三倍。这些航运能力的改进无需冒着因建造大坝而造成淤泥堵塞航道的危险也可以实现。 四、关于设计和安全性问题 专家发现 1. 水坝工程师提供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不充分。 2. 水坝工程师提供的构造稳定性分析不充分。 3. 水坝工程师低估了灾难性山体滑坡的风险。 4. 水坝工程师低估了泄洪道失控的风险。 5. 水坝工程师没有考虑围堰崩溃对下游造成的影响。 6. 水坝工程师没有考虑水库中越积越多的淤泥会降低水坝拦截大规模洪水能力的潜在危险。 五、关于经济效益问题 专家发现 1. 水坝工程师用的是10%的贴现率,而不是世界银行----可能是三峡工程的注资者----在给其他工程做经济评估时使用的12%的贴现率。如果用12%的贴现率计算,三峡工程的纯收益将降低59%。 2. 水坝工程师使用的汇率是中国政府自定的3.7:1(1美元兑换3.7元人民币)的汇率,而不是5:1或6:1。如果汇率是6:1,建造成本将增加30%。 专家们还指出 1. 在中国,工程延期2-5年是常事。这样的延期将使工程彻底丧失经济效益。即使只延期一年,纯收益也将减少22.5%。 2. 许多因素都被忽略了,如输配电损耗、大批人口需要安置。把这些成本计算在内的话,这项工程可能就会行不通了----即使一切进展顺利,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附:三峡大坝工程相关数据 造价107亿美元 安置人口72.7万 建造期限18年 淹没的城区2个(涪陵和万县) 水库长度500 ~ 600千米 淹没的乡镇104个 所涉县市19 个 淹没的耕地1.45万公顷 所涉人口1400万 淹没的文化/历史古迹108处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