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个税改革,自今年2 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时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有4个月时间。这4个月里,个税改革经历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经历了全国两会的讨论,经历了上一 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讨论,更经历了由全国人大实施的网上征询意见,在中国仅有的几次个税改革中,是持续时间最长、牵动社会各个层面最为广泛的一次行动。
由 于个税直接与民众的个人利益挂钩,因此这一事件持久地为民众所关注。对于草案所定下的3,000元免征额,在此次网上征询意见中,有八成以上的意见表示反 对,希望在此基础上再能有所提高。虽然网上的意见不能与全民的意见画上截然的等号,但它毕竟也是民意的充分反映。令人不解的是,全国人大兴师动众地进行了 网上意见征询,其实已经为自己寻找到了与政府部门进行意见交流的最有力的支撑,但却对这一最为集中的意见未予采纳。
当然,在此次围绕着个税 改革所进行的广泛讨论中,不仅民众有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多专家学者也表示了他们的看法,其中有一股声音对单纯提高免征额表示反对,认为这无助于建立 更合理的个税制度。不能说专家的意见没有道理,而且由于专家所占有的特殊地位,他们的意见也更容易进入权力部门。
现在的方案中将应纳税额第一级,即1,500元的税率由5%调整至3%,也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但是,这比起提高免征额,毕竟仍然需要交税,民众仍会产生"鹅叫声"。为什么不选择让民众更满意的方案呢?
税 改方案之所以选择维持3,000元免征额而在税率上作有限让步,这与中国税收法律由税收部门来决定有很大关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部门立法"。税收部 门作为一个向国家提供财政支持的重要部门,尽可能地多收税,是它的惟一追求。而面对目前越来越强大的增加民众收入的社会诉求,税收部门难以做到置之度外, 必须作出反应。
这种看起来对立的要求使税收部门的立场时常左右摇摆,但骨子里仍然是以实现自己多给国家创造税收为最高目标的,因此,表现在 个税改革上,所谓的减税也就只能是"挤牙膏"式的,因此再要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已经缺少足够的动力,它只能以将第一级税率适当减低来回应民众的要 求。
现在就期望利用个税来改变贫富差距是不现实的,但个税征收应该向有利于缩小贫富鸿沟这个目标靠拢。此次改革正在向这个方面努力,一些高收入者将交更多的税,但是从目前的方案来看,这种改革还很不够。
个 税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这种"挤牙膏"式的操作思路,每隔几年就来一次涉及全社会的讨论,而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税收部门每每陷于民众的指责之中。因 此,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该抓紧对现行个税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而在这种改革之中,首先要改变由税收部门主导改革的现行制度模式,让税收能够更充分地与民意接上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